English

全力塑造“祥云县红色传承”大思政课的卓越优质资源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7日  作者:任兆昌  来源: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2024年5月26日,祥云县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携手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祥云县第四中学以及祥云县张泗营小学,共同进行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核心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的联合申报。这无疑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切实践行,也是对革命文物所蕴含教育价值的深度挖掘。

此次申报项目所推广的类型为“现场教学类”,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深入探究革命文物的教育意义,全力塑造出极具吸引力与感染力的思政课堂。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将红色资源充分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大力发扬好、把红色基因稳稳传承好。”申报团队紧紧围绕“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这一红色主题,精心规划了涵盖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初中生以及小学生五个教育层级的“大思政课”教学内容,从观看视频、专家解读、现场探讨、践行精神等多个维度来开展思政活动,让学生能够切实亲身去感受历史,深刻领会革命精神。

125D0

该项目具备如下显著特点与突出亮点:

历史与现实的完美融合:借助展示真实的革命文物以及生动形象的讲解,让思政课变得更为鲜活生动,使学生仿若穿越时空,真正置身于历史场景之中。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更为真切地体悟到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以及无畏牺牲精神。

体验式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而非仅仅是旁观者。通过亲身经历,深入思考并感悟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这种体验式学习就如同古人所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们才能够真正领会到革命精神的真谛所在。

校馆间的通力合作:达成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与纪念馆的文物资源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这种合作模式,使双方的优势相互补充,共同为学生营造出更优质的学习条件。

创新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讲解、互动、实践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这种创新教学就如同古人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持续创新,方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成效。

137B8

这一项目的精心打造,对于构建 “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试点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其综合素质,助力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正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乃是思政教育的关键任务。

营造浓郁的思政教育氛围。提升育人水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校园内部营造浓厚的思政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接受思政教育,提高育人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承与弘扬革命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并铭记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革命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传承与弘扬革命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并铭记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此次的联合打造,充分展现了对革命历史的尊重与传承,体现了对思政教育创新的积极探索。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满心期待这一优质资源能够为“大思政课”注入全新的活力并带来深刻的启示。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任兆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