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6 月 19 日上午 9:00-11:00,“科技助力西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推进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李成云教授主持,六个课题组长杨玲、任兆昌、秦桂芬、莫力、李永前、陆依依分别作了各组进展汇报,并就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会议伊始,各课题组长依次对各自小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汇报。杨玲组长介绍了小组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调研成果,强调了新技术在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上的潜力;任兆昌组长着重阐述了科技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他的小组整理了去年甘肃、青海调研的报告,当前发表了2篇文章,另有 4 篇待发表,已取得刊用通知。
秦桂芬组长分享了其小组关于农村科技人才培养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工作成果包括:
第一,综合前期调研成果,整理第一本书稿《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拟订第二本书稿《省域的“和而不同”:科技的意义》的大纲;
第二,发表两篇文章:云南日报 《聚焦科技创新需求 赋能农业绿色发展》;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新时代新型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构建逻辑研究》;
第三,组织团队教师梳理相关政策、理论知识,召开小组会议,构建下一步调研及写作的理论框架。
莫力组长探讨了科技如何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李永前组长聚焦于农村电商与科技融合的实践情况;
陆依依组长展示了小组在智慧农业应用方面的研究数据和案例。陆依依组进展情况如下:
1.论文《东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中返乡创业政策的量化评价研究》目前投稿于管理现代化刊物;
2.湖南省暑期调研准备工作推进,请株洲市委党校协助联系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岳阳市相关单位和企业;
3.两篇论文准备过程中,(1)农民合作社对构建农村平衡数字社会的作用机制,(2)人工智能背景下农村弱势群体数字权益保障问题。
在听取了各小组的汇报后,与会人员对《科技助力西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书稿提纲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修改和完善的建议,旨在使书稿更具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李成云教授对各组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具体指导。他结合在贵州观看“村超”后的深刻感受,指出西部发展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资源优势,这些都可以成为新的增长点。“村超”所展现出的乡村活力和文化魅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此外,李成云教授还介绍了朱有勇院士的“旱稻上山”项目,强调项目组应深入研究西部十三省类似的成功项目,总结提炼出助力西部发展的宝贵经验。
彭德远则从国家战略角度发表了见解,他认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的需求和现状,而应当充分考虑未来十年的发展,即中国承诺在2035年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以长远的眼光谋划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布局和应用,提前布局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模式探索,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就如何加强各课题小组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大家一致认为,要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要紧密联系实际,注重研究成果与农村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切实推动科技助力西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最后,李成云教授根据讨论结果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各小组的具体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他鼓励大家鼓足干劲、攻坚克难,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西部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此次推进会的成功召开,为“科技助力西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项目的深入推进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重点。相信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将取得丰硕的成果,为西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决策参考。
作者:茅欣媛、任兆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