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屋建瓴纵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1日  作者:石宇  来源:  点击:

2024年9月6日下午,云南农业大学于耕读楼301会议室召开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座谈会。学校党委副书记徐华主持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与其中。

此次座谈会特邀东北师范大学杨晓慧教授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把脉诊断,并提出发展建议。

杨玲院长汇报了学院近三年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着重指出近三年学科建设的难点,包括国家课题申报、高水平论文和专著发表以及学科领军人物打造等方面。多位教师也向杨晓慧教授提出了自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的困惑,如高水平论文产出困难以及思政课与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提高学生“课堂抬头率”的问题。

杨晓慧教授结合自身课题研究经历、调研经历以及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案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见解。他强调,在学科建设和学者研究过程中,务必明确研究问题的“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三个方面。当前,90%的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研究“是什么”这一学科基础,反复进行学科解释;9%的学科在研究“为什么”这一进阶基础;仅有1%的学科建设在研究“干什么”,即该学科在国家或地区发展中能承担何种教育教学任务。对此,他给予重要指导意见,认为应将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重点转移到为国家或地区发展服务上,以此寻找学科建设的突破口。

此外,杨晓慧教授指出,马学科建设要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提升其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注重调研方法和思想政治学科研究的独创性,并呼吁青年教师拒绝“躺平”,以拼搏进取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面对困难。

最后,他要求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发挥学院自身优势。对于思政课与新媒体技术融合问题,他认为不能仅以学生“课堂抬头率”作为衡量标准,而应从教材内容、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化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本次座谈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为学院未来发展指明方向,还促成了东北师范大学对本学院的帮扶,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生 石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