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探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2025年3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班全体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教师李明辉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李向东老师的带领下赴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土官镇乌龙潭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经乌龙潭村支部书记介绍得知,乌龙潭村紧扣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化农文旅融合”的政策导向,以桃产业为核心,规模化种植优质桃1.2万余亩,涵盖水蜜桃、黑美人、胭脂脆等30余个品种,依托“支部+协会+合作社+党员+群众”模式,形成“种桃—赏花—品果—乡村旅游”全产业链。2023年户均桃产业年收入达11.8万元,最高超2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4个自然村4000余人增收,户均年收入约11万元。通过连续举办12届桃花文化旅游节,2023年接待游客22.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6000万元,并建成桃文化广场、水上栈道等设施,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结合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2024年桃子亩产提升至1500公斤,可溶性糖含量增长3.52%,产值达1.224亿元,同时培育“桃人才”72人,涵盖种植技术、酿酒及电商领域,形成“生态好、旅游活、民受益”的农文旅融合典范。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与乌龙潭村支部书记及随行人员在村党员活动室展开深入访谈。乌龙潭村支部书记和随行人员就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回复。
通过实践教学中,师生们深切感受到,乌龙潭村以党建引领、生态筑基、产业赋能的实践,彰显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蓬勃生命力。这一案例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乡村振兴实践融合提供了生动课堂。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生 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