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研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路径,由云南农业大学牵头的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手拉手”共建第九组在宁洱举办“行走”的集体备课会。第九组成员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学院、普洱学院、昆明文理学院、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云南工业信息职业学院、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的40余名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上午,参会师生到普洱民族誓词碑纪念馆参加了“农民院士大讲堂:团结与进步”活动,听取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讲解员周林、澜沧县竹塘乡大塘子村村民李娜努、云南民族大学辅导员阿丽努尔·阿力木和云南农业大学辅导员艾力夏提·依力哈木分享的民族团结进步的感人故事。

下午,师生参加了在磨黑中学举办的“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石榴花开”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作题为《同心共筑中国梦——新时代边疆民族团结与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主旨报告。王老师从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强化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构建“大思政”格局形成育人合力等三方面,强调了云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都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目标指引,结合云南多民族聚居的特点,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和民族团结典型事例,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入学生的内心。

宁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誓词碑义务讲解员方财兵生动讲述了民族团结誓词碑生动感人的故事,表达了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李建军教授、磨黑中学副校长薛琼、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王卓欣与敖安娜、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晓珏围绕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资源、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做了经验分享与交流发言。
活动期间,参会师生还到 “思普革命纪念馆”现场学习了思普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革命斗争到边疆解放的光辉历程。参会教师一致认为,本次活动依托宁洱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将理论研讨、教学交流和实践研修相结合,为思政课教师丰富教学素材,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和渠道,是一场难得的“行走的思政课集体备课会”。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王添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本科生 鲁俊杰